“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不通国内通国外”,这句广为流传的民谣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滇越铁路。目前我国铁路的轨间距是1.435米,叫做标准轨,简称“准轨”。而滇越铁路轨距为1米,所以叫做“米轨”。昆明至越南河内的米轨铁路,是云南第一条国际铁路。1898年4月,法国经五年左右的勘测、设计和准备,于1903年开工,1910年建成通车,全长464.2公里,总投资16550万法郎。英国着名的《泰晤士报》将滇越铁路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
年铁路,百年沧桑。从滇越铁路的高度、跨度、难度上,人们就不难看出,在当时施工条件极其简陋、环境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云南人民为修筑这条铁路,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北京中国铁路博物馆的展品:美国1929年制造的窄轨客货两用机车,曾用于云南铁路的列车牵引。它的全长为14.85米,构造速度每小时45公里,牵引力6691公斤。
世界唯一的准轨与米轨十字交叉铁路道口,位于昆明北站以西,麻园站与石嘴站之间,可说是铁路迷朝圣之地。
屏边人字桥:曾有法国人评价: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大建筑,一个是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另一个则是中国的人字桥。这座长67米的全刚架铁路桥,横跨在垂直壁立的一道深谷之上,净高近百米,堪称人类建桥史上的奇迹。人字桥为双重式结构,下部为三铰人字拱,由两个等腰三角形桁架拱臂组成。拱臂底部支于山腰间事先设计制作好的两个铸球形支座上,顶部合拢后连接于钢枢上。为了适应云南山大箐深、坡陡流急、交通运输只能靠人背马驮的特殊条件,所有钢构部件在设计时,单件重量设计在100公斤以内,长度限制在2.5米以内。人字桥这通途的实现却是用了800多个同胞的鲜活生命作为代价。造访人字桥,并不仅仅为了“到此一游”的谈资,更是为了一种缅怀,缅怀这即将逝去的风景,缅怀那些为了这个人类奇迹而付出血汗乃至生命的无名英雄。
人字桥两端都是隧洞,正在过桥的火车即将钻入隧洞,旁边有武警驻守。
在群山中蜿蜒爬坡的米轨火车。
铁路沿着险峻山势绕行。
在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政府还想修筑从碧色寨至个旧、建水,开远至弥勒,宜良至曲靖等7条支线,此时,个旧锡业的大小矿主和当地乡绅已经认识到修筑铁路的巨大好处和前途,多次联名上书云南都督蔡锷,请求自修铁路。此条铁路与滇越铁路在碧色寨车站接轨,故被称为“个碧石铁路”。1915年,个碧石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至1936年才全线竣工通车,全长177公里的铁路修了21年5个月。个碧石铁路竣工通车后,人们很快便发现0.6米宽的寸轨根本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因此,接受了工程师萨福钧的建议,鸡街至建水、石屏段,虽线路仍按0.6米轨距铺设,但路基、桥梁、隧道等均按米轨标准设计,为将来接管滇越铁路做准备。1970年,铁道部对鸡街至石屏的寸轨铁路进行扩轨改造,当年便改扩为米轨,与滇越铁路接轨。而鸡街至个旧段因先天不足,未能改造,于1990年停运,寸轨“小火车”就此告别了历史的舞台。
滇越铁路始发站——昆明北站,改建的历史不到10年,是中国少数拥有国际候车室的车站之一,云南铁路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铁路博物馆之一。
滇越铁路终点站——越南北部港口城市海防市,图为海防火车站。
芷村站,曾是滇越铁路的一等车站,那时甚至比昆明站、开远站的等级都高。法越文化的集中也让芷村繁荣,法国人的小院和越南人的居屋围绕在火车站周围,造就了车站旁着名的“南溪街”。因为铁路和火车,芷村产生了许多故事。1928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芷村查尼皮召开。1932年,胡志明坐火车来到了芷村镇,领导越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上个世纪,此地成为各路英雄汇聚之地,也成了文、蒙、屏三县的一个重要物资中转站。至今,胡志明曾居住的房屋还保留于芷村镇南溪路。
碧色寨,这个昔日的特等车站是中国最早的火车站之一,位于蒙自城远郊,北回归线横穿站台而过,右侧是为火车补水的水塔。在车站值班室门口有一个法国人刻上的北回归线记号,站在这个标志物前,一种强烈的存在感扑会面而来:微渺的个体之于地球上最重要的标志线之一,在时空上的重合,仿佛摊开世界地图,随手就能定位到自己所身处的坐标。
滇越铁路中国昆明至河口地图。